《端午: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》
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。
端午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它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,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,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屈原一心报国,却遭奸臣排挤,被流放他乡,他怀着满腔悲愤与爱国情怀,最终以死明志。百姓们敬重他的高洁品质,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,并向江中投粽,以免鱼虾啃食他的身体。
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。赛龙舟是这个节日最具激情的活动之一。一艘艘龙舟,船头雕刻着威严的龙头,船身狭长,装饰华丽。鼓手有力地敲击着鼓点,龙舟手们喊着号子,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,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飞驰。这不仅是一场力量和速度的较量,更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。包粽子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,翠绿的粽叶包裹着糯米、红枣、五花肉等食材,三角形、四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此外,挂菖蒲、艾叶,佩香囊等习俗也很流行。菖蒲、艾叶具有驱邪防疫的作用,香囊则用彩色丝线绣制,内装香料,佩戴在身上香气扑鼻,寓意着辟邪驱瘟。
在现代社会,端午节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,学校里会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,让孩子们了解端午文化;社区也会组织居民一起包粽子、赛龙舟,传承古老习俗。端午所蕴含的爱国情怀、团结精神等价值观,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