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穿节是中国极少数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,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,天穿节的起源比较多的人认同是祭祀女娲补天,从宋朝以后天穿节的记载慢慢变少了,从整个历史过程中来看,天穿节无疑是衰落的,天穿节的衰落极有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古代社会地位较低的原因,如今福建地区还保留天穿节,我们一起看看天穿节有什么禁忌。
天穿节是元宵之后的第一个汉族传统节日,时间有正月初十、二十、二十三、二十五等几种说法,以正月二十为多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,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。传说正月二十日,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,这个神话出自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 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;火爁焱而不灭,水浩洋而不息;猛兽食颛民,鸷鸟攫老弱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冀州,积芦灰以止 水。苍天补,四极正; 水涸,冀州平;狡虫死,颛民生;背方州,抱圆天。如今该传统节日在客家地区得以保留。
广东 在广东梅州、惠州等地,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这日都放下手中的农活,忙里偷闲,充分享受休闲的节日。天穿日是休假日,不管家中贫富与否,必须在天穿日休息一天。如果有不懂事的年轻人在这一天去干活,是会被长辈责骂的,说是干的活不够补天穿,下田后会遇天旱。天穿日这天,客家地区有许多特别的习俗,比如说煎饼“补天穿”、天穿射箭、甜粄扎针等。客家人过新年,家家户户都要蒸甜粄,而甜粄不能在元宵节前就吃完,必须留有一部分的甜粄到“天穿日”用。“天穿日”早上,家里的妇女、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,甜粄煎好后,家里人都不能吃,而是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里有墙缝、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甜粄,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,风调雨顺。据古代诗歌载录,天穿日煎粄“补天穿”的习俗早有描述。苏轼有诗句“一枚煎粄补天穿”,正是描写客家人过天穿日的情形。除了煎甜粄“补天穿”外,客家地区的农村还有在甜粄或者煎丸上插针线的做法,这也是“补天穿”。虽然村民不在煎丸、甜板上插针线,但“天穿日”吃甜板、煎丸的习俗仍旧尚存。总而言之,过天穿节日是客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。
福建 福建龙岩、漳州等地客家人过新年,家家户户都要蒸糯米甜粄,并必须留下大角或小块的甜粄,等到天穿日用。正月廿那天早上,当家的妇女、老人早早起来煎甜粄,甜粄煎好后,家里人都不能吃,而是拿着煎好的甜粄到自己的房间、厨房、浴室等地方见有墙缝、钉眼都要抹上一点甜粄,故曰“补天穿”。这一天,大家都不出门干活,说是做来不够补天穿,不能担尿桶。如果有不懂事的年轻人担尿桶,叔婆伯姆就会面带愠色骂人:今天是什么日子,你犯天条,会受老天责罚的!
台湾 台湾称正月廿天穿日为“全省客家日”。在台湾新竹等客家人聚居地,每年都有隆重的“天穿日”庆祝活动,活动内容通常包括传统客家男女对唱歌曲、客家小戏表演、客家流行音乐演出,或制作“千斤甜粄”等。如新竹县曾在横山乡“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态馆”举行过“女娲补天天穿日客家日樱花季”活动,吸引了众多游客参加。
总结: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传统节日了,或者说现在的人真的懒得去过什么节日,仿佛看见传统节日一点点简化,直至有一天消逝,封存在历史长河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