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
作者秦凤英,笔名幽兰、一枚。陕西蒲城人,感性深情,理性多思。偶有所得,小撰成文。
作者
秦凤英
人情是一道坎,把理想和现实隔在两岸。不擅人情的妙玉,理想华丽丽碎了一地。
——题记
01
这个女子,一出场,便与众不同。别人珠环翠绕,她却素衣佛尘。
佛门中人广结善缘,她的风评却不好。
李纨:“……可厌妙玉为人,我不理他。”
宝玉:“他为人孤僻,不合时宜,万人不入他的目……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,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。”
岫烟:“……这可是俗语说的‘僧不僧,俗不俗,女不女,男不男’,成个什么道理。”
惜春:“妙玉虽然洁净,毕竟尘缘未断。”
……
书中人物固然如此,读者中"厌妙玉为人"者亦大有人在,妒她太高,骂她怪癖;嫌她过洁,骂她洁癖;更有人说她"嫌贫爱富、趋炎附势","使人感到可厌、可恶、可呕" 。
既如此遭人嫌弃,运命自然不乐观。
《金陵十二钗正册》中题画曰:
“可怜金玉质,终陷淖泥中。”
《世难容》曲中亦唱道:
“可叹这,青灯古殿人将老;辜负了,红粉朱楼春色阑。到头来,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。好一似,无瑕白玉遭泥陷;又何须,王孙公子叹无缘?”
妙玉何以如此招人嫌?
《红楼梦》曲中唱得明白:
“天生成孤癖人皆罕。你道是啖肉食腥膻,视绮罗俗厌;却不知太高人愈妒,过洁世同嫌。”
掩卷唏嘘,心塞莫名。
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妙玉姑娘,终生竟被“人情”所误了!
此言一出,必招来板砖无数:胡说八道,妙玉可是对人情世故精通得很呢!你看——
贾母带刘姥姥至栊翠庵来,妙玉“忙”接了进去;
贾母夸栊翠庵中花木打理得好,妙玉“笑”往里让;
听贾母说要喝茶,妙玉“忙”去烹了茶来;
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,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,捧与贾母。
贾母说“我不吃六安茶”,妙玉说:“知道,这是老君眉。”
你看,妙玉是不是格外乖觉随和?这一连串的“忙”和“笑”,画风是不是与王熙凤初见林姑娘时极似?“凤辣子”那可是八面玲珑的人精,妙玉岂会不通世故?
这诘问倒是很有几分道理,妙玉若真能如此,也是她的造化。
只可惜,妙玉的真面,列位看官大概并未看破。
且随我来。
妙玉第一次出场,在第十七至第十八回。
王夫人一听妙玉佛学修为,不等回完,便说:“既这样,我们何不接了他来。”
试问贾府是何等名门望族!
贾雨村多方周旋经营才攀附上并在此庇护下曾一路官场青云;
刘姥姥舍了半辈子的老脸打个秋风就赚足了全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;王夫人的外甥薛蟠打死人,贾雨村为了讨好贾府竟然草菅人命……
如此威势赫赫,王夫人又是荣国府的头号当家娘子,别人一听她要垂怜,还不得高兴滴什么似地满口应承?
妙玉却说:“侯门公府,必以贵势压人,我再不去的。”
终究还是下了请帖去请,车轿去接,妙玉方寄住栊翠庵。
这姑娘,确实“傲”得可以!岂不知,“孤傲”乃人情大忌!
李纨是知书守礼的大家闺秀,贾府众人眼里的“菩萨”,在书中与妙玉并无交集,何以连她也厌憎妙玉为人?十有八九便从这“傲”字上来:不是一路人嘛!
妙玉却不管这个。一入人世,她便给自己定了位——“槛外人”。
“纵使千年铁门槛,终须一个土馒头”,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虽然勘得破,放弃它又有几人能做到?
况且,自古以来,无功名无以光宗耀祖,无利禄何以安身立命?
“槛外人”,便成了双刃剑。
将别人挡在槛内的同时,也框住了妙玉自己:境界一旦上去,就很难降下来。从此,她便只有目无下尘,离群索居,否则,又与众人何异?
“槛外人”妙玉行事只凭本心。
在她眼里,世人不分男女贵贱便只分了两类:凡入心者,她必以赤心相待;不入心者,便只以礼相迎。
黛玉宝钗等人入了她心,她便不管寻常礼节所缚,私自拉了亲近的姊妹喝体己茶。
中秋夜联诗,黛湘二人告辞,妙玉“送至门外,看他们去远,方掩门进来。”
宝玉自称“槛内人”回帖,合了妙玉心意,被她引为知己,栊翠庵的梅花,便除了宝玉,竟再无人可讨得!
不入她心者,无论贾母还是刘姥姥,妙玉便只以礼相待,这“礼”,依然只是她自己对自身品格修养的自觉要求,而不是对封建礼教人情世故的主动趋附。
贾母吃完茶要回去。妙玉“亦不甚留,送出山门,回身便将门闭了。”
这个傻姑娘,对贾母做做样子都不会呵。
世人大多数,被妙玉远远地关在心门之外。这一关,便孤立了自己,疏离了别人。疏离即是拒绝。
人性中有一种恶,是见不得身边的人好。网络上连真面都见不着的流量明星,趋之如骛,身边若有个同样才艺出众的,却要百般怀疑挖苦打击。
这是“党同伐异心态”在作祟:大家都在同一个城市,喝着同样的水,干着同样的工作,流着同样的汗,凭什么你就这么与众不同,妄想鹤立鸡群?
所以,即使妙玉的孤傲只是自己精神境界的追求,并未伤害到任何人,却依然落得“太高人愈妒,过洁世同嫌”的结局。
也正因如此,在妙玉心中,宝玉是她第一等知心人,她甚至为他存了一份颇受诟病的隐秘心思,宝玉却始终对她敬重有加,亲近不足。真是可悲可叹!
02
除了做本真的自己,妙玉完全没有与世相容的能力,她的精神世界一直游离在现实之外,便与俗世格格不入。
也就犯了人情大忌之二:没眼色。
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回,栊翠庵吃茶,贾母吃了半盏,笑着递与刘姥姥说:“你尝尝这个茶。”刘姥姥便一口吃尽……
那妙玉却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,二人随他出去,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。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,另泡一壶茶。
老祖宗何等尊荣富贵之人,平时估计妙玉连请都请不来的,今天难得她有兴致带着刘姥姥见些大族世面,前呼后拥地一群人来至栊翠庵,不说蓬荜生辉,最起码也是给了庵主人莫大的面子。
况且,妙玉虽不说寄人篱下,也是客中寄寓,这贾母一干人在外头正吃茶呢,她倒好,不陪着聊天也罢了,竟然拉着她的小姐妹开起了小灶。
这分明就是赶着外头那些早点走人嘛!
况且,贾太君已说了要吃你的“好茶”,你倒好,给老人家吃旧年的雨水,你们几个丫头片子喝梅花雪水,像话么?
按说,吃梅花雪水的都是你心尖尖上的人,只是,都在大观园里住着,你们什么时候喝不得,非得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,这不着实给人添堵么!
妙玉你要表达你不攀权贵,也不在今天这一遭啊,贾老太太这面子,算是给你踩脚底下了!你,不招恨才怪呢!
妙玉刚要去取杯,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。妙玉忙命:“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,搁在外头去罢。”宝玉会意,知为刘姥姥吃了,他嫌脏不要了。
妙玉呀妙玉,那成窑杯何等金贵,固然乡野村妪吃了你嫌脏,可贾老太君什么身份,她也是用它喝了半盏的,你这不连同老太君一起嫌弃了么?!
况且,你既有意于宝玉,便该在他面前收敛些,宝玉最是怜贫惜弱,你在他面前这么明目张胆地嫌弃老人家,叫他如何看你?也难怪你的一片深情要被他辜负了!
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,分别斟给宝钗黛玉。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。
呀,妙玉堂主,咱能矜持点不?就算你私情蜜意暗恋着宝玉,可你毕竟是个出家人啊,得六根清净,是不?刚刚还洁癖得不可理喻,现在竟然用你自己的私人之物给男人喝茶了!幸亏在座的钗黛二人与你交好,如若换了别人,这可不是事关名节的天大事么!
难怪惜春“独守青灯古佛旁”,与你也算同道中人,却也嫌弃你“尘缘未净”,作者也说你“云空未必空”了!
……
现实生活中,不乏此类人:因为没眼色,做事便着三不着两,经常不着调;明明是潜规则,楞是要被ta喊成了公开的秘密,弄得别人骑虎难下,颜面尽失,见了ta不躲着走才怪!
03
人情大忌之三:喜怒形于色。
宝玉笑道:“常言‘世法平等’,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,我就是个俗器了。"
妙玉道:“这是俗器?不是我说狂话,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。”
黛玉因问:“这也是旧年的雨水?”
妙玉冷笑道:“你这么个人,竟是大俗人,连水也尝不出来。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,收的梅花上的雪,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,总舍不得吃,埋在地下,今年夏天才开了。我只吃过一回,这是第二回了。你怎么尝不出来?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,如何吃得。”
出家人慈悲为怀,不说体恤众生,最起码应该平心静气和颜悦色,这妙玉倒好,竟然成了个一言不合就开怼的玉怼怼!
难怪客人脸上挂不住了。
黛玉知他天性怪僻,不好多话,亦不好多坐,吃完茶,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。
让别人舒服,是善意也是智慧,这一点,妙玉你还真得好好修炼呢!
宝玉一向宠女孩子惯了的,最会讨欢心。
宝玉笑道:“俗说‘随乡入乡’,到了你这里,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。”
妙玉听如此说,十分欢喜,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,笑道:“就剩了这一个,你可吃的了这一海?”
随后又正色道:“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,独你来了,我是不给你吃的。”
呵呵呵,看到这段,笔者忍俊不禁,竟笑出了声。这个妙玉,多年修行,道行却如此浅薄:
别人一夸,乐得跟孩子一样;别人一说不好,立马乌眼鸡似的。明明对宝玉情深义重,却偏要故作聪明,反而欲盖弥彰。
宝玉要讨成窑杯给刘姥姥,妙玉听了,想了一想,点头说道:“这也罢了。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,若我使过,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……”
唉,这姑娘,总是这么心直口快,一点不藏情,既然东西已经要送人了,这话烂在咱肚子里不好吗?外面还有一大帮子人呢,不管给谁听见,宝玉这一片好心岂不成了驴肝肺么!
宝玉接了,又道:“等我们出去了,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?”
妙玉笑道:“这更好了,只是你嘱咐他们,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,别进门来。”
哎呀,莫说别人,就是笔者自己,看到这里,也觉得这妙玉姑姑太作了些!站过的地可以用水洗,那他们呼吸过的空气呢?你也不吸了么!
况且,“道法自然”,单凭你刻意为之这一点,就要比“无立足境,是方干净”的林姑娘境界差一大截了!
04
“不合时宜”是世人对妙玉最多也共同的评价。
“时宜”是什么?
时宜是伦理纲常,封建礼教,世故人情。
身为尼姑,妙玉却六根不净,对宝玉凡心未泯,私情厚意;
身为佛门中人,她却独爱庄子,崇尚自由,向往与万物本真之契合。
求真尚善,却看不惯一干“俗人”,使自己悬于标杆,曲高和寡。
这种种“不合”,终于使妙玉的理想离现实越来越远,在世人不容之下华丽丽碎了一地。
世人原给过妙玉机会。
妙玉第一次出场,贾府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说她:这女子“文墨也极通,经典也极熟,模样又极好。”
想来,这评价,应该是大多数人对妙玉的第一印象。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“气质美如兰,才华馥比仙”在世人眼里,是可欣赏可亵玩的,便有了走近她的欲望。
妙玉却偏不。
冷生生的拒绝和疏离,让世人看到了她的骄傲,甚至狂妄。
贾母带众人去赏梅,这本是妙玉博得好口碑的绝佳时机,她的表现却无疑更添了别人“厌其为人”的口实。
黛湘二人岂是轻易服人的?
中秋夜联诗,二人对妙玉赞赏不已,冠以“诗仙”美誉,妙玉非但毫无谦逊推让之辞,反而栊翠庵品茶一番俗人论,让潇湘妃子尴尬不已。
栊翠庵品茶,把妙玉心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与她聚在了一起:
宝玉尚且理解为知己;
黛玉是贵人——李纨要小厮陪宝玉去栊翠庵访妙玉折梅花,黛玉拦住了,说“不可以,若有了人,反不得了。”
宝钗是妙玉在尘世中的榜样;
而真正的高人是邢蚰烟,宝玉回帖“槛内人”便是经她直接点化。她却只引路不居功,就像一个蒙面大侠,但行善事,不留姓名。
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,临寂遗言,叮嘱妙玉:“衣食起居不宜回乡。在此静居,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”。所以他竟未回乡。
哪里是不宜回乡,堪称闺蜜的岫烟一语道破天机:“他因不合时宜,权势不容……他这脾气竟不能改,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!”
妙玉在故乡的作为不得而知,但同样遭了厌憎却可以肯定。“一生遭际实堪伤,致使香魂返故乡。”香菱尚有故乡可回,可怜妙玉,竟连魂归故里都成了奢望!
师父临终遗言,其实是想帮妙玉改变命运,奈何她自己执拗,心性越来越乖僻,终使师父遗愿落空。
他人即地狱。不能和谐于世人的妙玉,便只求内心自洽。然而,一味做自己,自己便是深渊。
其实,妙玉也曾做过努力,努力融入这个社会——
她善待家贫的邢岫烟,教她认字,与她情同姐妹,这一幕,非常类似黛玉教香菱学诗。后与岫烟在大观园相遇,感情更胜往日。由此可见,妙玉嫌弃刘姥姥,并非嫌贫爱富,而是她心性高洁,刻意回避污秽之气。
宝玉丢失通灵宝玉,岫烟请妙玉扶乩。贾母病危,妙玉不请自来,探望病情。
她以为自己得了知己,便对宝玉青眼相加。
第七十六回,中秋夜,林史二美联诗自娱。联至“寒塘渡鹤影”,“冷月葬花魂”句时,妙玉突然现身,打断二人。为什么?
因为“听你二人几句虽好,只是过于颓败凄楚。亦关此人之气数而有,所以我出来止住。”
修行居士,却是古道热肠。
不仅如此,妙玉还力图改变二人句中流露出的气运不佳。
她提笔一挥而就,十三韵续写湘黛二人所联之句,其"钟鸣栊翠寺,鸡唱稻香村"等句透出晨光熹微、朝气蓬勃之象,果然将湘黛凄楚之意翻转过来 。
(每每看到此处,笔者便感慨不已,生活中能交到妙玉这样的朋友该是多大的幸运!这姑娘,秉性至真,对待朋友更是掏心掏肺连命都舍得!《红楼梦》续书中有一版本便是写妙玉为了搭救宝玉而牺牲自己后自杀了!只是我等俗人,又有何德何能入得了妙玉师父法眼?!)
然而,历史的变化发展规律岂是人力所能左右?
“谋事在人,成事却在天。”袁天罡推演出“武周代唐”的预兆,却阻止不了结果的发生;妙玉能预测黛玉的悲剧,却改变不了黛玉的结局。
更可悲的是,极其精演先天神数的妙玉,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预测和把握。人生之不可捉摸,岂是一个“奈何”了得!
妙玉多么悲哀:她以为的至真,在世人眼里是锋芒太盛;她以为的高洁,在世人眼里是怪癖;她以为的真情流露,在世人眼里是“不忠不贞”。
她融入不了社会,主流社会也理解不了她;她用她的不能融入,孤独着自己,也悭吝着世人。
孤标傲世的妙玉终究还是被人情社会拨弄了!
05
贾宝玉曾有“……万紫千红,终让梅花为魁;殊不知并非为梅花开得早,竟是洁白清香四字,是不可及的了”的评论。
元好问也有《梨花》一诗,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品格:
梨花如静女,寂寞出春暮。
春色惜天真,玉颊洗风露。
素月淡相映,肃然见风度。
恨无尘外人,为续雪香句。
孤芳忌太洁,莫遣凡卉妒。”
诗中所绘极似妙玉,只是,梨花开后,尚有梨子累累,妙玉呢?
妙玉,是误落凡间的一颗星星,和这人间,本是有不同的语系。于是,她在这尘世,便走得孤独而亮眼。
爱好《红楼梦》者,多有钗黛之争,我们有许多人,心中藏着黛玉,却把自己活成了宝钗。
极少一部分,便活成了妙玉,尤其是文傻子们,守着清高做理想,却活成了最孤独的贫困户:“身体不自由,精神不健康。”从而落得个“欲洁何曾洁,云空未必空”的悲哀结局。
妙玉之妙,全从一个“妙”字上来:少女之心,如金似玉,初心不改,以一贯之。
如果内心有坚守,高情何须槛外寻。
愿你出行万里,归来仍如少年。这一句,最恰切,只合给妙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