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作者:一甲山人
庚金大运歌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,小暑节气即将到来,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就要来了。小暑逢庚起伏,今年农历的六月十八就是小暑后的第一个庚日,也就是入伏的开始。
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到底热不热?有啥特点?老人说:今年是“午日起伏头,热到中秋后”,是啥意思?
入伏有什么含义?
俗话说:
“夏至三庚为伏,冬至三戌为腊”,
岁时伏腊,本是古人祭祖的节日,冬季打猎以祭祖,谓之“腊祭”,夏季“伏狗”以祭祖,谓之“伏祭”。随着“伏腊”习俗的逐渐淡化,腊祭的日子就变成了如今的腊八节,伏祭的日子就成了入伏的开始。
在四季之中,春季属木,是以春木取代冬水;夏季属火,是以夏火取代春木;秋季属金,是以秋金取代夏火;冬季属水,是以冬水取代春木。而四季的交替都是在土中进行的,春夏之交在辰月,夏秋之交在未月,秋冬之交在戌月,冬春之交在丑月,这四个月都属土。
夏至过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南行,白昼开始逐渐减短,火气开始减弱。到了未月,火气逐渐隐藏而化为土,秋金之气逐渐从土中显现。而小暑节气就是未月的开始,因此“入伏”一定在小暑节气之后,因为入伏就是庚金伏藏之日,而庚金伏藏必定在土中。
所以
“夏至三庚入伏,小暑逢庚起伏”,
都在未月之中。所以人们将未月单分出来,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季节,谓之“长夏”。而“长夏”季节就是夏季和秋季的交替之时,也就是火和金的交替,丙和庚的交替。
因此《月亮采奇》中说:
“秋以金代火,金畏火,故至庚日必伏。伏者何也?金气伏藏之日也。庚者金也,故曰伏也。伏者,隐伏避暑也”。
意思就是庚金怕火,金气伏藏之日也就是火气强旺之时,火就代表着夏季的炎热,火气越强,则天气越热。
今年入伏有什么特点?
庚日干大运歌入伏也就是庚金伏藏之日,那么庚金伏藏,也就代表着火气强旺,天气炎热。是以金气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。所以金气伏藏的速度越快,也就代表着火气越强,天气越热,反之则温度较低。
今年农历的六月十八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,也就是入伏的头一天,被称为“伏头”。由于那一天是双日,因此被称为“母伏头”。俗话说:
“下破公伏头,晒破狗舌头;下破母伏头,炕头长蘑菇”,
意思就是“公伏头”下雨,容易干旱。母伏头下雨,容易有连阴雨。所以“母伏头”直接影响着之后的天气变化。
虽然每一年都是
“夏至三庚入伏”,
但却有六个庚日,分别为:“庚子、庚寅、庚辰、庚午、庚申、庚戌”,这六个庚日的金气是不一样的,其中“庚申”为纯金,其金气最强,而“庚午”的金气最弱。
那么“入伏”也就是庚金伏藏之日,因为庚金怕火,所以要伏藏。金气越强,伏藏的速度就越慢,而金气越弱,伏藏的速度就越快。庚金伏藏的速度越快,也就代表着火气越强,天气就越热。
这就好比是丙火和庚金在打架一样,两者的力量悬殊越大,弱小的一方就会越快投降,也就反衬出另一方的强大。而今年入伏的头一天就是庚午日,是六个庚日中金气最弱的,其地支的“午火”又帮着夏火之气来熔金,也就相等于自己带了一个叛徒,伏藏的速度就更快了。
因此今年入伏的头一天,金气与火气还没来得及对抗,金气就伏藏了。所以今年就是“弱金坐伏头”,代表着天气很热,是六个庚日中最热的一天。今年又是“母伏头”,这种炎热的天气会延续到整个三伏天。
今年农历的七月二十八“出伏”,那时候已经是处暑节气之后了,也就代表着今年立秋之后还有十八天位于三伏天,最多也不过十九天而已。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不仅比往年更热,而且是炎热的时间会比较长。所以今年是
“午日起伏头,热到中秋后”,
炎热的天气又热又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