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作者:虹膜
开运鉴定团灵异合集文丨Mr. Infamous
许多人记挂的金宵大厦,终于又再通了灯火,那人味夹着鬼气一散,你我发现,原来自己依然楼中困兽。三年过去,人世只是变得更窘迫些。
续集《金宵大厦2》,成了今年到目前为止,华语剧在豆瓣获得的最高评分(8.5分),胜过了内地最高的《超越》(8.2分)、台剧最高的《华灯初上》第三季(7.5分)。
它虽然一腔鬼话,却离我们这些常人最近。
它自身就有一段故事。前作《金宵大厦》由当时所谓二线的陈山聪、李施嬅担正,凭着发酵口碑,硬是从垃圾档逆袭到黄金档,被加封为2019年度TVB黑马,除了说明再度看走眼的三色台难抵旧思维与旧利益束缚,还说明港人始终嗜好神鬼志怪,一见好货,爱不释手。
充斥大银幕与小荧屏的观世音、关二爷、黄大仙、狐仙,点破了最为直观的基本心态,而逢年过节各种算命开运的节目长盛不衰,多少彰显了升斗市民直截了当的愿景。
这跟商业化、跟文明并不相斥,反而因为周遭一切都在阔步前行,更添了些求稳求久的希冀。又因为巨大差距的成型,人心想要平衡,借点外力不无不妥。设若如有神助,不说一步登天,起码得个事半功倍,更重要的,是有善恶果报,那世道给予不了的公正,至少还留个「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」的念想。
《金宵大厦》就是这样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楼里的歌姬舞女一旦遇到恶霸、黑警侵犯,认栽之余,也只能烧黄纸,祈求跟此地捆绑的狐仙伸张正义。回到现代线,哪怕世道转好,罪与恶也不过是换了种模式罢了,依然会有飞来横祸,还是会在弱肉强食。
相应地,剧中林若思把Coco梦中光怪陆离的「未来」故事写成《梦游》,就一如蒲松龄辑录《聊斋志异》,李碧华撰写《奇幻夜》《迷离夜》《冷月夜》,天南地北,「鬼话连篇」。说鬼话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,不想捅破的纸,画满神鬼仙妖之后,不捅也没差。
于是,能够得见一次恶有恶报,至少让人在遍地唏嘘里讨得些许安慰。《金宵大厦》切中了这种思维模式下的快意,化身某种当代寓言的荟萃,好看,也经看。
三年过去,《金宵大厦2》成了载誉归来的IP,TVB当然恨不得金漆加身地推出去,像是第一部的「金丁」,趁着声名远扬,赶紧派送。但幸好,来势汹汹,却不是浪得虚名。
它不再需要通过结构与阵容来营造新鲜感,以便吊住观众胃口,所以哪怕同样是回魂、穿越与长情、苦情模式,哪怕亮点跟底牌都已晒出,亦不失诱惑力。《金宵大厦2》很大程度上倚赖的,仍是切分为十个单元的奇幻小故事,或者准确点说,九个,因为有一个是主线的阐释,关乎另一个时空的无可奈何。
刚才说了,志怪,特别是跟当下贴脸的都市志怪,对观众是有强烈吸引力的。而实质上那志怪也只是个皮囊,对它的迷恋,痴的都是人间。
因此这拥趸,也不只是港人,我们同样可以被迷得七荤八素。披着鬼皮的人跟披着人皮的鬼,把叙述的空间撑大了多少啊。
更何况,当年仰望的时候,没那么深切地想过被遮盖的劏房是一种全民性的痛,但当两地有了越来越多相似的面相——就连「高富帅」「单身狗」「小三」「渣男」都在剧中的粤语语境里被流畅念出——视线齐平后,我们找到了同样的劏房痛感,某种繁华表象下真实烟火的局促。
原型是尖沙咀香槟大厦的金宵大厦,也不是完全便宜,但多少有了个性价比的打算。胆子大的人,完全可以略过灵异事件,当自己富贵险中求。赚不了什么也不打紧,好歹繁华闹市有一处足够划算的栖息点。
在这种鱼龙混杂的老楼里做文章,不说破败本身就有无数鬼气插足,单是那些被欲望和怨憎绞杀的平头百姓,就能演绎无数比花边更花边的哗变来。
麦浚龙的《僵尸》就挑了这种旧楼,那破落气息跟怀旧情调,如同血跟泪相互融合,在市井粗语和爱恨伦理间玩出了恐怖片的诸般花样。
《僵尸》
去年陈果拍《鬼同你住》,品质虽然不佳,但是片名就有双关,除却与鬼同住,便是「谁要跟你住」的现代寂寞,而旨意更有现实的两行苦泪——究竟是选择跟鬼同住,还是选择没有房住——有什么比生存问题更可怕?
相关影视不少,但这两部电影一前一后的意味,格外适合做金宵大厦的背景。偏向虎山行的那份无奈,以及习惯之后的无所谓,成了某种人性的特质,不只是破罐子破摔,更多是遁入麻木后的水来土掩。
比如《金宵大厦2》的第一个故事《七楼半》,讲的就是这类「明白人」的故事。操持白事生意的同堂三代男,阳宅阴宅都算得精明,他们巧言令色,贩卖心安,让大活人为逝者买大灵位,榨取本体最后一点价值。而为了争夺房产,眼看老爷子已成僵尸,父子俩也还是要物尽其用。比起尸变的惊骇,人对财物的倚赖甚或是痴迷更有寒心之处。
《城寨英雄GO》也有父子隔阂。忙于生计的大人无暇,也无意理解下一代的「逃避」,反过来,被「废青」标签锁死的人生,也被抹去了珍视的必要。说的是「坚持下去」与「得到希望」之间的鸡与蛋问题,更是亲情经营之道。
而《双鱼》在体现世人对亲情的剥削上更进一步。芬姐跟被酸烧伤的女儿专业卖惨,博得社会极大同情,但是这位所谓的最佳母亲,把对女儿的操控发挥到了极致。在我们习惯「正面」感动的时候,生活根本不存在的完美开始反水,「负面」得以成为溃之千里的本源。
从两集的精炼篇幅里制造惊悚,又从那惊悚里讨几句醒世恒言。即便是换汤不换药也没关系,毕竟药里有太多变体,足够泡出无穷尽的诡奇故事。
这里又有一个思路的抉择。《金宵大厦》但凡涉及到家庭关系的表达,大多是悲剧收场,但辅以一点糖衣,而要是跟爱情相关,通常就在尽可能甜蜜的结局里,藏上暗刺。这系列,对各种人际关系抱有格外冷静的观察态度。
十几个故事掠过,变的是不同家庭和个体的具体悲哀,但归结起来,七情六欲,无非这些。贪婪是因为寂寞,悲哀是因为羁绊,这里头的悲凉,也像是被封死在那鬼楼里了。
「金宵大厦」系列就从最基本的生老病死三衰六旺中做自己的推演,借灵异,说凡人被心魔折磨出来的扭曲。过分思念死婴而觊觎他人所有的母亲,过分追求美貌而丧失理智的老板娘,过分渴望摆脱贫困而栽到传销陷阱的职员等等,无一不是对现状或惧怕或绝望,抓住一根稻草,就当是救命绳。
其实都不需要鬼怪出手,这个快节奏的压抑世界,就可以把人一个接一个地逼得疯魔,而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寻常,就有了熟悉视野里的夸张化恐怖。
市井和烟火都要生出惊惧来,那真是避无可避,生发在劏房这种微小而又集聚的社会单元里,又再合适不过。加上三教九流鱼贯而入,欲望都显得格外诚实,于是这无比贴合的距离,挤出了窥私欲,又能探回自身。
强烈的同感就来自于此。谁没在方寸地里为学业、为生计、为情感拼搏过,又因亲人隔阂、他人漠视、旁人利用痛苦过呢?那些狰狞的故事里,有太多现实的投射,而且比寻常剧集的「冒犯」程度,还要可贵地挑高一层。
支线里的芸芸众生,当然是苦大于乐,悲多过喜,但是数算下来,他们至少可以出走,像是遭过网暴的Mia,真的有一天能离开金宵大厦代表的平民层。因此他们既是故事的主角,又是生活的过客。
但是,主线的那对男女,则是永恒困在大厦、困在宿命里头的角色,无论是六十年代的刘旭辉和Coco,还是当下的萧伟明和Alex。他们兜兜转转,九死一生才换来一次短暂的幸福,似乎更能譬喻当下都市蚁众的心态,不说希望往往渺茫,也可以说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让人信服、走心。
特别是,他们所经历的两个时代,即便如此千差万别,却都有着许多人世漂浮、人心叵测的整体定调。所有人连同城市,撕下了曾经的光鲜,体面保不住,也没有保住的意义,反正继续袒露伤痕,诉诸鬼神,期许运数,更有当下人的心态。「金宵大厦」系列如常在惨痛后拨出一线抚慰,既是寄望,也是反省。
反省,是对当下各种人际关系的关顾。相爱的人何以反目成仇,血缘至亲何以相互折磨,甚至人在面对自己时,又何苦把他人之恶转嫁过来。无数贪嗔痴怨中,都是被忽略的将心比心,以及放慢脚步。
不只是顾及所谓明面上的关系,「金宵大厦」系列对于边缘群体与所谓的「败者」,也有十分坦荡的态度。面对凤姐、残障欢客、软色情主播、同性恋者、跨性别者等等,借剧中偏见来怼偏见。喜好充气娃娃、喜欢异装、喜欢跨种族、喜欢独身、喜欢游戏,喜欢什么都好,关注点更在于对感官自在的理解以及对狭隘视角的打破。
「谁说跟着这个世界转,就一定是正常的,一定是对的。你以为你妥协,这个世界就会放过你吗?他们只会继续践踏你。」这句话,算得上这一系列振聋发聩的真理。
这样想来,要用怪力乱神来讲现实问题,非但不是不能直说,反而可以是更高明的手法,或者说,解气手法。而且,在内地一大片软绵绵的局限题材里,华语制作是得感激还有台剧和港剧,敢讲点真话,也敢露点性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