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煦春风中,虹口区旧改基地250街坊的居民迎来期盼已久的好消息——4月3日,250街坊房屋征收签约率达98.3% 。居民李根龙特意画了新作《塘里接水站》,纪念曾经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地。他说,画里画外穷阎漏屋、不遮风雨的日子终将成为历史。
250街坊东、南至弄地,西至欧阳路、北至四达路,旧称“塘里”。呈三角箭头形楔在欧阳路、四达路和吉祥路之间,有居民176证262户,其中私房122证197户,为成片二级旧里。
街坊内大多数房屋有百年房龄,曾作过兵营、仓库,是典型的“老破小”;不少房屋被住户一再改造,有的从一间横向扩展出三间,有的向空中层层垒高平房变“楼房”,每证平均达到5.39人。延伸搭建的危棚简屋不断“长高长胖”,占据了大量空间,使得整个街坊拥挤杂乱。250街坊私房多、共有产权人多、“老出租户”多,产权关系最长的历经五代,因此这里也被称作“三多”地段,征收工作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虹镇老街。
历史遗留“老出租户”
250街坊征收体量虽小,但人口密度大、情况复杂矛盾突出,征收中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和协调工作。
街坊内有10证私房存在“老出租户”问题,这是历史遗留下的难题。由于“老出租户”的补偿方式和标准与普通私房差别很大,需要产权人放弃部分“蛋糕”,调解好产权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利益关系。一幢470多平方米的三层房屋为4人共有,除一个产权人家庭在此居住外,其余均已出租,包括约17平方米的“老出租户”。
在深入了解各个产权人家庭情况后,旧改工作人员召集四家人碰头,大会小会开了六七次,轮番讨论可选方案的利弊得失,四家人权衡再三后终于一致认可“老出租户”征收方案,集体选择全货币签约。
在250街坊,这样的复杂案例还有多起,每家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,经过细致摸底和倾力沟通,这些住户现已全部签约。
法官“组团服务”到基地
今年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正式施行,现行婚姻法、继承法、民法通则、收养法、担保法、合同法、物权法、侵权责任法、民法总则同时废止。为帮助旧改居民更好地解决征收中遇到的矛盾、难题,虹口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专程将法律咨询开到250街坊。
3月30日下午,虹口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沈立带领资深法官,在250街坊简陋的办公室里开设“专家门诊”,“组团服务”接待旧改居民。
法官们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旧改居民提供法律咨询、矛盾调解服务。参加居民表示,通过法官们“拎一拎问题、讲一讲法律、摆一摆道理”,心里有数,心里有底,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。
旧改聚拢多年亲情
编号为“吉祥路塘里5号1层”,是一间16平方米的私房,独居此处的崔阿婆过世后,老屋就一直空置着。崔阿婆是孤老,膝下无子女,兄弟姐妹也失散多年无有往来。
经办人员通过居委会找到崔家留下的一个电话号码,经派出所联系,查找到阿婆最小的兄弟。原来,崔家共有9个兄弟姊妹,是这间老屋的法定继承人。他们中有的已经离世,有的失联,有的生活在外省份。
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、梳理,老屋总共有15个共有产权人。经过逐个沟通解释,最终促成所有产权人以全货币补偿协议签约。签署委托书当天,崔家十几口人汇聚在塘里,以旧改签约的形式实现了离散多年后的大团聚。
居住在苏州的崔家老三已年过七旬,由子女推着轮椅远道而来,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能沾上旧改的光,他的子女儿孙甚至不知道祖上还有一间老房,感觉“跟做梦一样”。
来源:作者:周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