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作者:动力福建
鸿运当头无删减版还没关注?快来点这里
鼓屏162,《福建教育》杂志官方微信
懂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
有一则故事:我喜欢香蕉,可是你给了我一车苹果,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,问我为什么不感动?然后,你告诉全世界,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,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。
故事中阐述的“你”对“我”的爱,是何等可悲,爱情如此,亲情也如此,师生之间何尝不是如此。
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,于是大家都好奇这中间是哪个环节出错了。于此,特级教师陈晓华老师做出了分析与建议。
春节,去花市买了两盆鸿运当头,一盆给岳父,一盆留给自己。岳父非常喜欢,天天浇水,喜爱有加。遗憾的是,鸿运当头蔫了,最后连根都浸泡烂了,含恨离开了对它宠爱有加的爱花老人。这启示我们:爱花就要懂花。
小时候,父亲带我去游泳,父亲的教导很简单,把我按在水里,说是让我了解水的特性。要学会游泳就要知晓水的特性。
要引导学生,就要懂学生。
一、当下学生不缺“爱”
如今的学生,大都是独生子女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他们不缺嘘寒问暖,教师再用嘘寒问暖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意,这不是雪中送炭,反而让人生厌,按学生的话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。
当下学生最稀罕的是什么?他们不稀罕麦当劳、肯德基、星巴克,而是走入他们内心深处的对他们尊重和理解。有人问我的学生,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“老大”(学生对我的昵称)?学生回答很干脆,因为“老大”懂我们。
学生不缺爱,教师爱的路径无疑很艰难。学生缺什么?我想是理解。这种理解,说白了就是了解学生,就是懂学生。在学生期盼理解的时候,送上理解,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,就会有雪中送炭的可贵。
不“懂”爱却硬要爱,会伤害被爱者。“懂”学生却不“爱”学生,不一定会伤害学生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懂”是了解,是尊重,更是私下里花心思去琢磨透对方的心思的结果,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对方为出发点,偏重于内在。“爱”偏向于自身需求,我喜欢、我需要、我不能没有你,于是表达,于是付出,于是追求,爱偏向于外在行动。就教师而言,最常见的说法是:我是为你好。至于你需不需要,你认不认同,则不是我考虑的范畴。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,也道出了许多不“懂”爱者的无奈。
二、想要懂学生也容易
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?”如何“知”,如何了解,作为教师,如何“懂”得学生?这是教师必修的功课,也是必须具备的气度与情怀。
鸿运当头完整版在线下载我曾写过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教育,需要灵魂在场》,核心词便是用心投入。我的一个旅居美国的学生文思在我博客里留言:“老师一路影响的,是无数个灵魂,不是强加的价值取向,而是以诚相待的心灵交付,这就够了。正因为我们灵魂都在场,你认真地付出过,我认真地感受过,一切才那么值得珍惜,才给人真实的撞击,留下永远的美好回忆。”
只有灵魂在场,懂得学生的心思,才能影响灵魂,才能称得上懂学生。因为灵魂在场,内心深处便时时思考有效的教育,便会不时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反省自己的作为,不时地深入学生的心灵,揣摩学生的心理,学生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,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,反感什么样的好心,尽量避免撞在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域,尽量投其所好以达到交流沟通的效果,畅通教学过程中的传递信息的渠道,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,尽量抚平师生内心深处的代沟,以达到彼此心理协调、彼此内心认同的心理境界。
想“懂”学生,就要了解、研究学生。灵魂在场,就会想尽一切办法,借助一切条件和机会接近学生,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揣摩学生、研究学生。班级博客,要求学生写真心抒真情,我手写我心。通过文字的嫁接,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。微博里,看学生关注的人,看他转发的微博,看他对事件的态度,表达的主张和见解。他喜欢交往的人,代表他的志趣和性格;他反感的事和人,表达了他的情感倾向。通过家校联系,取得家长的信任,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和情感。通过他的朋友,侧面查探他的心理需求。我相信,只要灵魂在场,方法是有的,渠道是有的,得到的信息也会是真实的。
三、懂学生不是教育的目标
教师懂学生不是目的,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。业务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,懂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。
就如前面所说,想借助于水的浮力学会游泳,就要了解水性。同理,想调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,必然要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。在建班之初,我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的表现,要求用美好的眼光去观察,多发现周围美好的事件,从而去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心灵。
这样的活动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:一是大家处在被人观察的过程中,都有意无意地注意了自己的形象,时间一长,逐步就改变了自己。二是强化了部分学生正在形成时期的良好的品质,有些学生一次不经意的表现,没想到被同学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并大加赞赏。三是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关系,一个学生说了别的同学的优点,我们分明可以从被欣赏学生的眼神里感受到一份喜悦,而这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可以看到效果的。学生在班级里感到和睦、和谐,于是进行友谊链接,并一个一个传递下去,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就逐步地建立起来了。
同时,高中学生没有不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的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倘能好好地利用这种健康而又是潜在的心理现象,并把她转化为对异性同学美好而又热情洋溢的期待,于是,我布置作业:《男生,我想对你说……》《女生,我想对你说……》。
我在班上进行了充分的铺垫,具体要求是:一要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别人(异性同学)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和标准来生活学习,我们不要急于求成,企图一夜之间把所有的异性变成完美无缺的人。二是要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异性,我们不一定欣赏某个异性同学,但某个异性同学一定有欣赏他或她的人。用我们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异性同学,用期待、信任、友好的语气说出我们的希望。三是要具体,以具体的实例和细节说服人,以具体的材料感染人。
文 | 陈晓华,原文刊发于《福建教育》第903期,有删减
往期
推荐
在这里,打开教育生活
鼓屏162微信号:fjedugp162